設計不只是美感,更是溝通力|從優良設計獎大師座談看評審邏輯 BMA 比羊, 2025 年 4 月 22 日2025 年 4 月 22 日 日本設計振興會 JDP(Good Design Award 優良設計獎主辦單位)昨天公開於 3/13 舉辦的焦點座談紀錄全文,主題呼應 2025 年優良設計獎主軸「最初的一步,拓展設計」,會中聚焦在企業內部的設計師,要如何踏出最初的一步。我們一邊讀著他們的對話紀錄,一邊腦中浮現的是十天前、4 月 13 日在高雄參加的 Good Design Award 模擬評審工作坊與徵件說明會的精彩內容。2025 Good Design Award 高雄徵件說明會雖然主角是企業裡的產品設計師,但我們讀完卻不禁聯想到室內設計師的日常:一邊挖掘業主需求,一邊說服預算審核者,一邊要讓空間對未來有想像。當設計不是自我創作,而是要在有限的時間、資源、對話中被理解、被感受、被落實時,設計師就不只是「提案者」,而更像是「讓對話得以發生的人」。關於這場座談:組織設計師面對的不是靈感,而是說服力這場由 JDP 舉辦的座談,邀請來自富士底片的設計中心主任堀切和久、松下電器首席創意長臼井重雄,以及 Good Design Award 審查委員長齋藤精一,共同分享企業內設計師在日常實踐中遇到的挑戰與現實。2024 Good Design Award 審查委員長齋藤精一 | Photo Source齋藤也特別提到,設計在組織中往往容易被當作「美術部門」,而真正的挑戰在於設計師如何成為串連部門與策略的節點,並將抽象的構想可視化為組織可共識的語言:設計的起點常來自個人的直覺與觀察,但要推進到企業內部實行,必須跨越層層評估與溝通門檻。設計師不僅要面對成果可見性與預算管理,更要處理來自組織內部的「說服壓力」:要讓非設計出身的管理階層理解這份提案的價值。設計師最大的價值,不在於「給出答案」,而在於能「整理混沌、整合觀點、並讓人看懂」。設計不該只以短期財務成效來評估,因為設計的長期影響力常常在於品牌形象、使用體驗與社會共鳴。座談的核心,其實就是一句話:設計師的第一步,不只是提案,而是開啟對話。組織內部設計師 × 室內設計師:原來我們在做的事一樣難在企業裡,設計師要面對的不只是使用者,而是公司高層、財務部門、各種看數據說話的窗口。他們要想辦法把「我覺得使用者會喜歡這樣的體驗」說成「這個選擇會提升品牌好感度,有助於長期價值」。而在室內設計,設計師同樣要面對一位身兼多職的「業主」:他既是使用者,也是經費審核者、決策拍板者,甚至還會帶著家人或股東的偏好進來。人們常說室內設計是一門關於人與空間的學問,但實際上, 它同時也是一門關於「人與人之間的理解」的專業。這正是這次座談給我們最大的提醒:當設計不只是做出一個空間,而是要讓它被理解、被感受、被發生,設計師的角色也就不再只是「設計者」,而是「對話的推進者」。Panasonic 松下株式會社首席創意長臼井重雄 | Photo Source比羊把這篇大師座談的觀念與角色價值論述,結合長年對設計四大獎的評審機制,為設計師提出以下三個提案建議:一、講設計前,先講故事|iF 設計獎的靈感與概念層面對業主時,許多設計師會習慣從配置、收納、材質開始談起;畢竟這是我們最熟悉的領域,但對於業主來說,這些細節如果沒有一個「為什麼這樣做」的故事在前面,往往無法引發共鳴感受,淪為性價比與議價的操作。我們認為,提案前的第一次對話,其實可以不是簡報,而是一場「目標感敘事」。這個空間對他來說代表什麼?這次案子是他生命裡的第幾個空間?未來他會怎麼使用它?這樣的對話,不只是讓我們更貼近業主的需求, 它其實就是在對應 iF 設計獎中的「概念/靈感/發想」項目:這件設計,是如何開始的?起點越明確,後面的設計才會站得住腳。二、預見空間裡的時間軌跡|優良設計獎的時間維度Good Design Award 是少數會明確評估「時間維度」的設計獎項。他們想知道這個設計不只是現在看起來不錯,而是未來三年、五年,是否還能發揮它的影響力。在室內設計的語境中,這種時間感可以透過「未來使用預測」來呈現。例如在提案時不只說「這個材質現在流行」,而是說:「這個材質能在不同光影下呈現微妙變化,營造出空間在時間中自然呼吸的感覺。」或是:「這樣的布局可以讓辦公空間未來擴編時更容易調整,避免重新施工的浪費。」讓業主看見設計與未來生活的連結,就像是幫空間加入一條時間軸,也讓他們對現在的選擇有更多信心。三、幫使用者想清楚怎麼用|對應 iF 的互動性與 Good Design 的社會視角我們都知道設計不只是好看,而是讓人好用、用得開心,但這件事很容易在討論風格與預算的現場被壓縮。所以在提案階段,如果我們能「預演」使用者在空間裡的路徑與情緒,其實比用效果圖更有說服力。像是透過 AI 生成使用情境流程圖,模擬住家從進門、置物、休息、用餐,到收尾收納的節奏;或是商業空間裡,如何引導動線、停留時間與互動熱點。這樣的設計思考,對應到設計獎評分,就是 iF 的「功能性與互動性」以及優良設計獎重視的「社會視角」:設計是否為使用者創造新的行為與價值,帶來能持續下去的正向改變。其他可以慢慢練習的小事:為自己做一份備忘稿、留一些版本對話空間當然不可能每次都做滿提案的所有層次,有時候進度趕、預算趕、業主心意未定等各種障礙。但如果可以,幫自己保留一份設計脈絡筆記,或者刻意讓提案有假性選擇空間(像是塞進極端前衛的方案),也許能讓對話更順暢。富士底片株式會社設計中心主任堀切和久 | Photo Source而這些來自設計大師座談的建議,不只對我們推進案子有幫助,更幾乎逐條對應到各大「高難度設計獎」的評選關鍵。從「概念的發想」、「影響力的時間軌跡」,到「如何透過設計引導行為」,這些其實就是世界在看設計時正在問的問題。如果你正好也在準備提案、思考報名 Good Design Award 或其他國際獎項,也許是時候從提案的內容,走進提案的語言與結構。BMA 長期協助設計師參與國際競賽,除了技術面的報名輔導,更在意你作品背後的觀點、語言與影響力。如果你也正在找一位能幫你講清楚設計的人,我們在這裡。關於比羊 BMA | 讓設計被看見,把品質變品牌我們是專為設計師打造的品牌顧問團隊,擅長透過國際競賽策略、內容規劃與風格敘事,陪你把設計作品講好、說出去,讓更多人看見你正在做的事,更記得你是誰。無論是想挑戰國際獎項、規劃作品集,還是打造更清楚的設計風格定位,我們都在這裡,隨時陪你聊設計。👉 和我們聊聊你的設計故事 競賽速報 2025設計趨勢GoodDesign優良設計獎設計師必讀
競賽速報 2025 MUSE 設計獎獲獎作品專刊|《灰霧浮光》的光影詩學 2025 年 3 月 21 日2025 年 4 月 1 日【Design Concept|設計理念與核心概念】 《灰霧浮光 The Gray Haven》以「… Read More
競賽速報 《織光 Weave of Light》百里宸空間定制 范惠婷 ∣ 榮獲國際設計大獎的極致美學住宅 2025 年 3 月 12 日2025 年 3 月 23 日光影交錯,紋理如詩,百里宸空間定制的設計獎獲獎作品《織光 WEAVE OF LIGHT》不僅重新定義… Read More
競賽速報 2025 iF 設計獎獲獎作品專刊|南邑設計與《Path of light》光影策畫 2025 年 4 月 9 日2025 年 4 月 9 日在全球設計聚焦「場域心理學」與「文化共感」的趨勢下,來自台灣的南邑設計以一件融合光影美學與東方風水哲… Read More